活在「閾界」狀態下的香港:如何擺脫兩面不是人困境?
閾界(liminality)一般指的是劇變中的過渡性社會。香港學者梁永泰便一針見血地以閾界概念演繹了香港的當前局勢: 「城市怎樣過渡?一個城市進行根本性的改變(radical change),就要進入一個過渡期。在轉變之中,民意會從多元走向對立,兩極化後會變成主流獨大。因為像學者Elisabeth Noelle-Neumann指出,反對聲音會因主流聲音的強勢出現,而自動滅聲。過渡性的社會是怎樣的?當舊的社會制度被拆去,新的制度未成立,社會就會處於一個閾界,或囧域,像電影《無間道》中的無間狀態,兩頭不到岸。人們活在不肯定的處境當中,兩面不是人。」
在過去百年間,世界格局都由歐美主導。然而,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地區的崛起,為舊有秩序帶來新的可能性,同時對美國及其主導的「西方世界」構成挑戰。事實上,香港回歸後,中西方仍在香港較勁角力。
前運房局局張張炳良曾指出,香港有一百多年是以英國殖民地的身份存在,香港人在英國統治下,必然和西方友好。然而,回歸後,不再被英國統治的香港很難繼續使用「香港是西方世界一部份」的概念。但從中央的角度看,香港只能是「中國香港」,而非「西方香港」—當然,香港仍可與西方保持良好關係,但當中有了許多「中國香港」的定位變化,這令許多港人難以接受。
然而,2020年《港區國安法》的實施便標誌着北京的一個明確決定:無論往後中西如何角力,北京已決定溶斷香港與西方之間存在已久、欲顛覆中共政權和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聯繫和勢力,也不容許西方勢力利用香港去破壞中國的發展利益。
無論在中美之間,還是國際範圍內,香港都無法獨善其身。然而,處於此百年未有大變局中的香港該如何自處?在「閾界」之中又有何生存之道?香港該如何才可以脫離「無間地獄」重新出發?黃伯農會在文中一一分析。
詳細內容請閱讀第278期《香港01》電子周報(2021年8月16日)《活在「閾界」狀態下的香港》。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電子周報,瀏覽更多深度報道。